甘肃油品市场现状及相关问题调查
一些司机正在尝试一种汽车节油产品“油公”核磁共振传递剂,以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
    
 
    甘肃油品市场现状及相关问题调查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温新旭
 
   【核心提示】

    国际油价问题因为不断增加的政治因素而变得更加复杂。高位运行的石油价格,将通过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循环传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使价格总水平逐步抬高。“十一五”期间各种工业品价格若因此大幅上涨,那么,国内消费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必将遭到冲击,许多重要的目标任务面临考验。

    燃油涨价触动全社会神经 

    油价勇攀新高

    5月23日这一天,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举登上每桶71美元的高点。

    当日下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布了《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分别提高500元,汽柴油提价幅度均超过10%。而此轮涨价,距3月26日的价格调整仅仅才两个月。

    “这是中国自2003年7月以来成品油涨价幅度最大的一次。”中油定西销售分公司付经理在5月23日傍晚6时接到上级通知后表示感慨。但是,他没有透露涨价的具体内容,因为在24日零时之前,这个消息仍属“一级商业秘密”。

    然而24日清晨,当付经理按要求完成辖区内56个加油站的统一调价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到宿舍时,CCTV上却爆出了一个又一个“滑稽”事件:

    原来,成品油涨价的消息,“地球人都知道”。在国内,23日下午,天津、北京和广州等地的司机们早就涌向加油站,一些加油站的油甚至被抽空。

    而围绕油价上涨问题的新闻,也迅速抢占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位置。

    兰州一家都市媒体报道,24日上午,一位宝马车车主将车开进了政府专门为出租车“油改气”提供改装业务的CNG改装厂,强烈要求为自己的车“做手术”。他埋怨说:“老涨价,谁受得了?”

    网站上显现,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国伦敦卡特斯市场,一辆蒸汽机车招摇过市;美国人更是把“铁路时代”前的公共马车赶了出来,一本正经地用它来接送学生上下学。新闻评论说,5月23日这天,高油价使人类文明的进程足足“倒退”了192年。

    此前,省经委内部人士就向记者透露:根据前一阶段在北京参加的有关会议的精神,估计国内成品油销售价格年内可能要再提,但涨幅和时段,则要根据国内外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定。没想到,5月24日,该消息即被证实。

    “这说明成品油涨价是大势所趋,而国家只是选择了国际原油期货涨价作为切入点。”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张润君分析说。

    消费价格水涨船高

    “国际油价的问题因为不断增加的政治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势必会影响到国内市场。”省经委有关人士说,“成品油及其它石化产品是典型的资源性的、上游的产品,这些产品价格上涨,当然会对下游产业产生影响,增加下游产业的成本。”

    显而易见,全国的农产品运输势必都得增大成本,使得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5月24日,记者从兰州部分菜市场了解到,高位运行的菜价,已经让兰州市民有点吃不消。如茄子每斤2.3元左右、青椒每斤2.5元左右、龙豆每斤3元……

    油价的上涨还意味着各地公共交通工具运营成本的大幅提高。首先是严格按照政府定价收费的出租车行业再次面临高成本运营考验。去年7月1日油价第5次上调后,兰州市公交车全面提价,当地出租车的上座率有所提高,司机们不再“叫苦连天”。与此同时,兰州市在出租行业全面推广“油改气”,以图在减少污染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但是,在兰州要把车换成液化气燃料,自己要花4400元才能办成。还有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加气站太少,几位司机告诉记者,每天因为加气就要耽搁2—3个小时,多则4个多小时。此次油价上调后,每辆车每月又多支出油钱300—500元。为此,政府又减免了相关费用为出租车减负。

    兰运集团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但是在油价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公交车和长途车都有很大的压力。

    “不管是出租车还是公交车,如果涨价,买单的最终是消费者。”观察人士说,城乡居民消费是社会生产流通的最终环节,是价格的最终承担者,油价上涨,间接导致水价、电价、液化气等价格上涨,最终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直观表现为居民的各项费用开支增加,生活成本加大。

    连动效应可能放大

    石油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高位运行的石油价格,将通过成本或比价关系等价格机制的运行来影响其他产品价格,并通过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循环传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使价格总水平在循环传导中逐步抬高。

    两个月前,国家发改委对3号航空油出厂价由每吨4740元调至5040元,与之对应,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标准也进行了调整,规定:800公里以下航线,燃油附加费由20元调整为3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由40元调整为60元。仔细一算就会发现,当时航空油价只上涨了6.3%,而燃油费却增加了50%,相差8倍。

    所以,对于航空公司提高燃油附加费,分析人士认为,航空公司没有从提高运营水平上下功夫以降低成本,相反,遇到问题却借助外部力量或扩大外部影响,把压力向社会转移。

    一些异常迹象使得人们确信,自己对物价波动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据悉,上周,当成品油的上涨幅度达到了10.3—12.3%时,同样处在钢铁行业生产链顶端的铁矿石也在同步涨价。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色金属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受其影响,整个制造业、房地产业等等,都可以提出涨价的理由。”观察人士认为。

    这种说法的确不是空穴来风。6月4日,记者在兰州多个电器卖场了解到,兰州空调的价格已经全面上升,涨幅从8—15%不等。厂家的解释是,“由于铜的价格每公斤涨了40元,一台空调按需铜7斤计算,光这一项就增加成本约280元左右”。

    中国商报6月2日载文指出,目前,成品油、有色金属和钢材作为主要因素正在引领着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预计在一段时间内,生产资料价格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

    新农村建设遇考验 

    对于甘肃来讲,人们最担心的是油价上涨会不会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进程。专家认为,目前的现状最有可能引起农业生产成本提高。

    付经理首先表示忧虑。他认为“肯定会抑制消费,对农民的影响首当其冲”。中油定西销售分公司的油品主要销往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的农民要往外运土豆,油价这么高,他们怎么办?”

    专家认为,农、林、牧、渔业能源消费主要以柴油为主,消费量占到柴油消费总量的1/5左右。而在我省,2005年农机总量已达到134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我省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所以提出农业增加值要达到307亿元的目标,这些目标中一大部分要依靠能源消耗,而石油价格上涨影响到农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势必减少农民收入。

    另外,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分析表明,2005年甘肃省石油化学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已达到35.04%,其中除去原油及天然气开采外比重仍然高达30.58%,所以根据这种工业结构可以看出甘肃工业对石油及其产品具有很高的依赖性,也就是说石油价格变化对甘肃社会经济的冲击力将远远大于其他省份。

    专家认为,从甘肃近几年的工业品价格运行趋势来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推动社会成本的提高,对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但鉴于甘肃独特的工业结构,原材料价格上升反而有利于甘肃经济效益的提高。而石油价格的上升则由于其传导力度大,影响程度深,持续时间长,成为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无法回避的矛盾。

    兰州商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尽管曾有人认为,物价水平长期偏低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是国内消费力不足的表现,也可能导致工业品积压,通货紧缩等问题,必须强调的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立足扩大内需推动发展,尤其是重点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战略,这是农村人口占绝对比重的西部的历史发展机遇。但是,“如果‘十一五‘期间发生较大的价格波动,各种工业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那么,国内消费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必将遭到冲击,许多重要的目标任务将面临考验。”

    5月23日,全国油价上涨后,中国石化在酒泉设立的甘肃境内唯一一家加油站没有大幅度涨价,但是可供出售油类的品种不多。

    成品油价调整时序表

    ·2005年3月23日起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5月10日起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5月23日起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6月25日起上调汽油、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和150元

    ·2005年7月23日汽油价每吨提高300元

    ·2005年7月23日再次上调油价汽油价每吨提高300元

    ·2006年3月26日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

    ·2006年5月24日汽、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00元。

    高油价助推社会节约“提速” 

    资源已成发展瓶颈

    对这次成品油价格上调,经济学家沈明高称,这次调整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可以提高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能力。他认为,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因为,“过去的经验表明,在不提高资源价格的情况下,想改善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是非常困难的”。

    记者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在作出成品油涨价的同时,还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特别强调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好各项补贴措施;二是要求各地政府要采取综合措施,稳定出租车司机收入水平;三是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努力增加成品油生产,做好生产和调运的衔接,确保成品油市场供应。

    财政部近日也下发通知,要求将对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和出租车的补贴资金下达到省级财政,省级财政部门要立即将补贴资金拨付各市、县,各市、县要尽快向补贴对象兑付补贴资金。对上次安排的补贴尚未向补贴对象兑付的地方,必须尽快兑付。

    通知指出,上次成品油价格调整时,中央财政考虑柴油全年涨价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已将对种粮农民的综合直补资金全额下达各地,各地要抓紧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

    “在国家调整油价的大背景下,如何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化解石油价格上涨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已成为实现甘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甘肃联合大学王万军认为,政府应充分认识石油价格上升对甘肃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记者从甘肃省物价局了解到,油价上调后,我省将启动“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方案正式实施后,对因成品油提价而受影响的农、林、渔以及城市公交等行业增加的支出,政府将给予必要的补贴;相关部门将通过依法调整出租车运价或加收燃油附加,清理整顿涉及出租车的收费,减轻的哥负担。

    据了解,“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将建立以下机制: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的机制;相关行业的价格联动机制;石油企业涨价收入财政调节机制和对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

    油补向消费者转移

    去年,油价倒挂时,中央财政一次性补贴给中石化100个亿。

    值得注意的是,相反,从今年3月15日开始,国务院决定对石油企业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在原油价格上涨到每桶40美元以上时,将原油开采企业获得的一部分超额利润收缴中央财政。

    有评论认为,补贴对象由企业转向消费者,对石油企业收费,这正预示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方向。

    有资料显示,近10年来,中国的石油生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5%,而年消费量却以6.1%的速度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能源使用已经趋于进口型,而石油企业自己生产的原油又多用于出口。因此,国际油价的飙升给两大石油集团带来的不仅是成本上升,还有利润滚滚。2005年中石油、中石化分别实现净利润1334亿元和396亿元。中国石油也因此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

    但是,在每次涨价中,总能见到“油价倒挂”的身影。而所谓“油价倒挂”,是指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涨幅跟不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上升并长期处于高位,造成了国内炼油业去年300亿元的巨额亏损。为此,去年年末,中央政府给予原油外购比率超过70%的中石化集团100亿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偿,此举曾遭到各方质疑。

    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均拥有从最上游的勘探开采到最下游的加工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并且享受多项优惠政策,以资源费为例,在大多数国家,资源所有者都会向石油公司收取矿区使用费,例如美国石油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矿区使用费每吨在70美元以上,但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向国家缴纳的资源费仅为每吨30元人民币左右,仅这一项,就比国外石油公司的成本低出许多。“它们完全有能力自己消化油价倒挂的成本,不该通过政府把风险转嫁给全体国民来承担”。

    实际上,石油企业也有话要说,因为中石油、中石化是国有控股企业,我国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成品油价格由国家调控。国家在两家企业中持有股权分得的利润,主要用于再投入,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和增强石油供给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石油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在向着大型化、超大型化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必须适应国际市场结构的变化。根据入世承诺,国内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将逐步放开,国外大的石油公司将在我国投资建厂,从事石油生产、经营和流通业务,市场竞争程度会逐步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只谈油价与国际接轨,却不考虑市场的开放程度,是非常不恰当的。”中国石油甘肃分公司一位人士说。

    王万军认为,在观点对撞的前提下,如此大幅的涨价可能出于以下考虑:政府将取消对石油巨头的补贴,让国际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一部分由成品油大幅提价来弥补,一部分由公司自身提升管理运营效率来内部消化,还有一部分则由下游社会来承担。

    民间期盼节能产品

    事实上,许多国家征收高额汽油税的同时,也正在致力于新能源以及绿色环保车型的研发。据称,美国当地汽车企业正大兴土木开展“乙醇”燃料课题并计划推出相应环保车型,并提出“在北美当地大量兴建‘乙醇补给站’等建议”,以开拓新的能源之路。

    美国当地地加油站的平均油价高达每升5.17元-6.27元,相比之下,国内90号汽油价格每升为4.52元,97号汽油价格约为每升5.35元。我国油价的确略低于国际油价,但是,我们消费能力不敢苟同。

    作为中国的有车一族,能做的就是要么放弃,要么“节约、节约、再节约”。

    记者了解到,由于油价一路上涨,使得众多出租车、私家车及公车都在寻找新的能源替代品,天然气成为目前兰州市惟一替代品。金洪天然气有限公司CNG改装厂的周经理对媒体的记者说,自今年3月份油价上调以来,他们公司已经完成了包括帕萨特、君威在内的十几辆私家车的改装。这次油品涨价后,一些大型货车车主也前来咨询,准备实施“油改气”。他分析说,再过一段时间,兰州可能掀起以东风车为代表的大型运输车的“油改气”风暴。

    对于大面积实施“油改气”,中石油甘肃公司的一位姓刘的部门负责人认为不大可能。据他所掌握的资讯,尽管兰州有大口径天然气管道经过,而实际上,国家对兰州市及西北地区用气是按计划配置的,天然气的绝大部分其实是供给上海等东部使用。“或许,这正是为什么每年兰州人都在喊加气难,而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目前,在全国蓄势待发的是生物柴油产业,在云南省,国家已经启动了农林生物工程,规划2010年生物柴油产量达200万吨,2020年产量达1200万吨。但是,“由于许多客观原因,推进能源替代品的应用,在甘肃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程”。

    记者在兰州部分加油站发现,一些司机正在尝试一种汽车节油产品“油公”核磁共振传递剂,以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还有人购买了节油器、添加剂等来达到省油的目的。

    省经委节能监察中心副主任秦恒春说,“十一五”期间,国家下达了节能降支20%的硬指标,各种节能产品的出现,表明整个社会的节能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也说明在高油价的前提下,推广和使用节能产品已经是建立节能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求。

    甘肃首立强制标准

    如何大力推广节能产品已经成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3月初,省质监局就批准实施了“优质车用无铅汽油”甘肃省地方标准(标准代号:DB62·1422-2006),3月7日,省经委、省质监局、中油甘肃销售分公司、省科技厅、省环保局联合下发了通知,对标准的实施细则做出了安排和部署。

    这种优质车用无铅汽油,说到底是往汽油里加了一种“兰炼MAZ100”添加剂,但是加上这种添加剂之后,汽油的节油率达到了5%以上,而HC和CO分别下降了20%和10%,硫的含量指数也由国家标准(GB/17930-1999)要求的0.1降低到0.05,其性能及安全性大大高于目前市场上的一般的添加剂。

    “既节约了能源,又降低了有害物质的排放。”质监部门的人士介绍, “优质车用无铅汽油”甘肃省地方标准(标准代号:DB62·1422-2006),就是依据这种特殊的节油清洁产品制定的,使得依据它明显高于国家标准(GB/17930-1999),实质上这个标准已经高于欧Ⅱ标准、而略低于欧Ⅲ标准。“这说明甘肃在汽车用油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一个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为什么要制定如此“挑剔”的油品标准?其深层还有“难言之隐”。

    省经委的人士介绍,几年来,省城兰州市都在致力于“蓝天工程”,先后搬迁了兰钢、兰化的部分污染厂区,停止分散锅炉取暖等,作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但是,兰州并没有从全国严重污染城市的黑名单上抹去。在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兰州市,不容易扩散汽车尾气成了城市污染和热岛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影响了投资环境。

    几乎在同时,省质监局又出台了与汽油标准配套的“优质轻柴油标准”,并在6月1日起实施。在试行大约一个月后,这两个标准将同时从7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施行。

    记者在结稿前获悉,甘肃省以地方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促进节能性社会建设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全国各地的重视和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内蒙古自治区已效法甘肃省也正在做此项工作。

    相关链接:

    成品油市场面临整顿 省经委联合有关部门正在筹划措施

    由省经委牵头,省质监局、中油甘肃分公司、省环保局等单位参加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日前完成了对定西、酒泉两市石油公司及部分加油站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反馈,省经委正在积极酝酿整顿措施,近期将联合质监和工商部门,清理整顿油品清净剂,对未获得备案的清净剂产品坚决予以清查。同时,将组成油品来源专项检查组,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一次检查。

    在5月22日至6月2日对定西、酒泉两地的检查中发现,甘肃省制定的《优质车用无铅汽油》标准贯彻良好,按标准要求添加清净剂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但仍然存在着添加剂市场混乱、对标准的执行没有相应的操作制度、统计报表存在漏洞、部分地区油品来源复杂,对一些社会加油站监管缺失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行甘肃省《优质车用无铅汽油》和《优质轻柴油》两个地方标准,省经委对甘肃市场上流通的清净剂和添加剂将实行备案制,而同时,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整顿措施也将逐步展开。


http://gs.people.com.cn/GB/channel2/200606/16/47943.html

 
 
作者:温新旭

摘自:人民网.甘肃经济日报

更多
  返回主页